王建东教授:解读东鹰律所核心理念

日期: 2018-09-21
最近两个月本人受邀讲了两个讲座,一个是给企业法务人员讲的:“企业法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还有一个是给企业“诚信主题教育”讲的:“构建企业法律文化的两个维度”,两个题都是比较形而上的,而且都是顾问单位给我出的题目。所以我在想,作为律所最需要讨论的形而上是什么?我个人以为是核心理念。因为东鹰所的核心理念,是东鹰人对待法律服务的核心思想、观点和态度,体现了东鹰人的价值观,它既是东鹰人对自身品格素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服务对象作出的回应和承诺。

我们今天的东鹰所由原浙江腾飞金鹰律所事务所和浙江东辰律师事务所合并而来。那么,两家在浙江省工程建设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品牌律所,为什么能够实现战略合作,并且顺利地走向融合?笼统的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大家具有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核心理念。东辰所的核心理念是“专业、勤勉、优质、高效”,腾飞金鹰所的核心理念是“专业、优质、规范、创新”,两者有相当的共同点,尤其在专业的定位和对品质的追求上是完全一致的。东鹰所创立以后,合伙人根据东鹰所的发展目标,结合新时代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对新所的核心理念进行整合提炼,形成了承前启后的新理念:“专业、勤勉、优质、创新”。

一、专业

熟悉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则,主攻某一领域法律,远非专业之全部内涵。以博学为基础,法律专业与相关专业复合为内核,理论与实务相长为追求,以专家型律师为目标,方为东鹰人之专业要求。

“专业”应该包含专业素质和专业领域两个方面,上面的解读主要讲的是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在我看来,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

专业知识,以博学为基础,法律专业与相关专业复合为内核。所谓博学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而言,就是对人文、社科、自然各个领域都应该有所涉略,对法律专业人士而言,应该对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有所爱好,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有所研究,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常识有所了解。为什么要以博学为基础?首先,从博与专的关系看,博是专的基础,只有以博为基础的专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中国有句成语很有道理,叫博大精深,没有博大很难精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次,人类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是互相关联,互相启发的。有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就与中国古代文献《易经》、《道德经》、《庄子》相关,杨振宁和李政道曾表示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益于他们在西南联大所受的《易经》学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直接受魏晋时期儒道兼修的炼丹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其三,许多法律问题是综合性的,尽管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法律,但并不等于不需要其他方法的配合和协助。如,婚姻家庭领域的问题,协商、调解还是审判,除了法律,社会学、伦理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律与道德,民法与刑法都是人为的划分,许多社会问题是需要综合治理的。其四,知识的博大与否,还关乎人际交往和人生幸福。中国近代有两位大学者,一位是王国维,一位是梁启超,两者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贯中西,几乎在人文与社科的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王国维更精深,梁启超更博大。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美国读建筑学时,梁启超给儿子写信:你学的东西太专了,希望你多花点时间学习人文科学,否则你的生活会过的太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而厌倦是堕落的根源。而且,一个人要结交朋友也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你如果学问兴趣过于单调的话,你回来和我之间也会相对无言的。

所谓法律专业与相关专业复合为内核,在我看来就是解决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专业复合知识,而非法律一个专业能够胜任。比如我们所主要服务的领域是建设工程法律事务,你要胜任这项业务,光懂法律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得了解建设工程的相关知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等等都要有所涉略;你要做专利案件,你也必须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而且一般是自然科学知识。我们现在的法学院都讲要培养复合型的法律人才,几乎每个法学院的培养方案都是这样写的,但是坦率地讲,我们的法学院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在形式上基本都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体制,但是并没有发挥出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人才的优势,法学院的学生除了学一些通识课,就是学习十几门法律专业课程,很少有人去拿医学、文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学分,所以法学院的教育很难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个复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完成的。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专业复合日显重要,但是作为法律职业人员,最核心的知识还是法律专业本身,我们据以安身立命的还是法律专业知识。法律专业知识一般由两个方面构成——法学原理和法律现则,两者不可或缺,但法学原理更为重要,原因有以下四点:其一,法学原理来自于法律规则,是法律规则的理论总结,反之又指导法律规则的适用;其二,法律规则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或漏洞或过时,需要有法学原理来填补;其三,法律规则常有更新,法学原理成熟稳定,有些原理是终身受益,像一些民商法原理自罗马法开始,几千年不变;其四,法律人特别是律师,专业方向因市场需要改变,年轻律师为了生存,各种类型的案子都要接,怎么办?法学原理可以帮助你以不变应万变,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一领域规则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专业能力,以理论与实务相长为追求,以专家型律师为目标。这里主要讲的是理论与实务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从知识本身来讲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法学院曾经办过一期沙龙,题为《法学院离法院有多远?》,讲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知识与能力的差距,不仅并非把“学”字去掉那么简单,而且是如何把“学”转化为“能”的问题。个人以为,我们在专业能力方面,特别需要强化的有这些方面:其一是法律方法论训练,法学原理学了一些,法律规则了解了一些,那么如何来应用以解决现实案子呢?具体包括如何进行法律推理,进行法律解释,进行价值判断,进行说理论证等等。其二是法律适用技术的训练,包括如何进行有效的谈判沟通,实现有效的辩护,撰写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其三是社会交往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事关生存发展的终极能力。通过法律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专家型律师,律师型学者。通俗地说,在这领域(比如工程)我最懂法律,在法律领域我最懂工程。

实际上专业还有一个含义是专业领域,东鹰所的专业领域是建设工程和房地产,在理论上可以称之为工程建设领域:服务主体包括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建设方、承建方、第三方;服务业务包括从立项到物业管理全程;从服务领域包括民事、行政、刑事;从服务方式看包括诉讼与非诉讼。我们服务的这个专业领域,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产业链长,服务内容繁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一流的法律服务品牌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吃饭的本钱。

二、勤勉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定当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懈不怠,尽心尽职,维护委托人之合法权益。为达此目的,必须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永不自满。

有人说,人应该有做医生的朋友,也要有做律师的朋友,但最后不要用到这个朋友。尽管现在律师除了打官司,解决纠纷外,还有大量的非诉业务是防范风险,甚至是帮人赚钱的,如IPO业务,但主要的职责还是解决纠纷。当事人找律师,一般是碰到麻烦了,有的还事关身价性命,而且当事人找律师,完全是奔着对某个律师的充分信任而来的,当事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律师的身上,所以受人之托必须忠人之事,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是做到“勤勉”两字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勤勉。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定当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懈不怠,尽心尽职,维护委托人之合法权益。以诉讼案件为例,做到“勤勉”最基本的底线是:其一,慎重评估风险,切忌扩大损失。案件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是身家性命,特别是东鹰所的主业建设工程案件,标的往往很大,有些案件的成败关系到当事人多少年的心血是否付之东流。过去医生讲究的医德是,但愿人间无疾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个境界是很高的。律师既然是一个职业,就是我们生存谋生的手段,想多接案件也属正常,但必须守住一个底线,就是要进行慎重的风险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诉讼风险高于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利益,相反还会扩大损失,也就是得不偿失,引火烧身,这样的案件哪怕标的再大,也不能因为有律师费可收,贸然代理起诉。其二,多方论证案件,形成多套应对方案。工程案件标的大,施工时间长,技术难度高,证据资料数量多,法律事实的认定极其困难,法律适用同样因争议巨大而难以确定,因此无论是代理起诉还是代理被告,都必须全方位地论证案件,拿出多套应对方案。代理施工企业起诉主张工程款,不仅要论证主张工程款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是否成立,还必须去分析判断自身在工期、质量问题上是否存在违约,以及抗辩的理由能否成立。要起诉解除合同,不仅要论证解除的主要理由是否成立,还要去论证是否存在其他理由,甚至考虑不成立的情况下是可能适用无效。其三,尽心尽责,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俗话说: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话糙理不糙。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极尽所能去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是律师的基本伦理要求。由于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很强,工作的自由度也比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是个良心活,所以绝不能敷衍了事。有的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实在是难说称职:基本事实不清楚,一问三不知,举证质证笼统应付,法庭辩论三言两语,代理不代理根本没有区别。可以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为当事人利益尽心尽责,是律师最起码的工作态度。

为达此目的,必须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永不自满。就是说,要做好律师工作,服务好当事人,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合法权益,光靠勤勉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前面所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不断的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只有勤于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三、优质

服务有期限,质量无止境。优质服务,不仅是让委托人满意,不仅是官司的胜诉,更高的境界是官司输了,委托人尚能理解信任,官司胜了也能赢得败诉方的尊重,无论胜败都能赢得裁判者对你人品和能力的肯定。当然,若能防患于未然或能不战而胜,自然是至高无上之境界。

如果说专业是我们的素养,勤勉是我们的态度,那么优质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什么是优质?我理解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委托人满意。我们从事的是法律服务,也可以说是服务性行业,我们的服务质量如何,应由委托人来评判。一般而言,官司打赢了,当事人的主张得到了法院或仲裁的支持,当事人是满意的。问题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可能做到都胜诉,官司的胜败虽说与律师的代理有关,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案件的事实和法律的判断,律师的作用只是为自己代理的当事人提出有利的事实依据和法律适用的意见。因此需要有第二重境界,就是官司输了,委托人还能理解信任,官司赢了也能得到败诉方的尊重,无论输赢都能赢得裁判者对你人品和能力的肯定。第三重境界就更高了,即能够帮助当事人防范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使当事人免除了诉讼的成本和风险,就像《皇帝内经》里讲的治未病。

与优质相关的还有一个效率问题。原先东辰律所的理念中把优质和高效并列,我们现在把它涵盖在优质的概念当中了。优质与高效密不可分,离开高效,难言优质,离开优质,谈何效率。所谓高效,有几层意思:一是质优价廉,就是结果是优质的,成本是低廉的。为委托人经济成本,为社会节约司法成本和其他资源,都是东鹰人执业必须考量的因素。二是时间概念,高效意味着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且质量更高品质更优。我们做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都很清楚,现在许多开发商搞高周转,违背客观规律,任意压缩工期,是造成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一大原因。所以,效率必须以保障质量为前提。

四、创新

当今之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唯有不断创新,方能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品质法律服务的需求。与时代同行,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方式。苟日新,日日新,东鹰人将勇立潮头,一往无前。

我们虽然不是搞自然科学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到了人类科技发展的高速度,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所认识的信息中,百分之九十是近几年发现的,也有人说十年前知识以每隔二十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五年前以十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而现在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我们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刚刚购买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用不了几个月就过时了,新的产品就登场了。所以,现在许多行业都有危机感,不知道哪一天,就被跨界打劫淘汰了。大家都看到了,像传统的银行职员,原先许多令人羡慕的职业现在都面临危机,我们律师会否也会面临这样的危机呢?很有可能,特别是低端的法律业务。

我们律所服务的行业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基本建设高潮期终将过去,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大量的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可能被挤出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传统业务也会受到冲击,整个行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必然会随之下降。二是科学技术的变革,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倒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谋求生存和发展,例如从手工图纸到BIM技术应用,从现场浇筑到装配式建筑,从施工总承包到工程总承包(EPC),从保温砂浆到被动房,许多有远见的建筑企业都在谋划自己的未来,布局下一轮的市场竞争。那么我们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律所,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我们的基本策略就是两个字:创新!

那么怎么样来创新我们的服务?现在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思考。比如,在理念上改变重诉讼轻非诉的观念,比如应该探求如何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延长我们法律服务的产业链,开发一些新的服务产品,再比如思考如何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来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等等。

坦率地说,与年轻律师相比,资历律师唯一的优势就是所谓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可能是过时的,而年轻人的优势缺是非常明显的:你们的教育背景比我们要好,你们的视野要比我们开阔,当然你们的思维要比我们活跃,你们的精力要比我们充沛,等等。实践证明,你们正处在发明创新最好的时间,希望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这样的信心,创新我们的服务理念,创新我们的服务产品,创新我们的服务方式,为律所的创新,为律师行业的未来,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


王建东 教授

著名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专家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法学会建设工程法学研究会会长

浙江省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